DNS简介
DNS(Domain Name System)是域名系统的缩写,它允许终端用户设备将给定的人类可读URL转换为网络可以理解的机器可用IP地址。
特点 | 说明 |
层次结构 | 以层次结构分布的数据库系统 |
功能 | 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 |
服务方式 | 基于TCP/UDP协议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|
DNS工作原理
DNS系统采用递归查询请求的方式来响应用户的查询,其一般过程如下:
1、客户端首先向首选域名服务器查询。
2、首选域名服务器检查本地资源记录,如果存在则作权威回答;如果不存在,则检查本地缓存,如果有记录则直接返回结果,若本地资源记录和缓存记录都不存在,则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。
3、根域名服务器返回相应顶级域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地址,首选域名服务器继续向该顶级权威域名服务器查询。
4、顶级权威域名服务器返回次级域的权威域名服务器地址,首选域名服务器如此迭代查询,直到得到对查询域名的权威回答,保存在本地缓存中并返回给客户端,完成此次查询。
DNS报文结构
DNS报文结构分两部分:DNS查询报文和DNS应答报文。
DNS报文首部:包括标识、标志、查询记录数、回答记录数、授权回答记录数、附加信息记录数等字段。
查询部分:包含域名、查询类型、查询类别等信息。
回答部分:列出与查询相关的资源记录。
权威部分:包含权威服务器的资源记录信息。
附加部分:包含额外的资源记录信息,通常用于提供额外的信息,如DNSSEC签名等。
DNS记录类型
DNS记录有多种类型,常见的包括A记录、AAAA记录、CNAME记录、MX记录、NS记录等。
记录类型 | 说明 |
A记录 | 将域名与IPv4地址连接起来 |
AAAA记录 | 将域名与IPv6地址连接起来 |
CNAME记录 | 将别名域定向到规范域 |
MX记录 | 将电子邮件定向到域邮件服务器 |
NS记录 | 显示哪个DNS服务器充当域的权威名称服务器 |
DNS工具与应用
dnsenum:一款用于执行域名枚举和信息收集的开源工具,主要用于收集与目标域名相关的信息,包括子域名、主机记录、MX记录等。
Bind:一款开放的源代码DNS服务器软件,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DNS服务器软件之一。
相关问题与解答
问题一:什么是DNS劫持?如何防范DNS劫持?
答案:DNS劫持是指通过修改或控制DNS服务器,将用户访问的域名错误地解析到恶意的IP地址上,从而实现窃取用户信息、流量劫持等恶意目的,为了防范DNS劫持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使用安全可靠的DNS服务器,避免使用不可信的公共DNS服务器。
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安全补丁,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。
安装并使用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,增强网络安全性。
对于企业用户,可以部署专业的DNS防护解决方案,对DNS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。
问题二:如何查看当前计算机使用的DNS服务器地址?
答案:在Windows系统中,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查看当前计算机使用的DNS服务器地址:
打开“控制面板”,选择“网络和共享中心”。
点击当前连接的网络,然后点击“详细信息”。
在弹出的窗口中,可以找到“IPv4 DNS服务器”或“IPv6 DNS服务器”的地址。
在Linux系统中,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DNS服务器地址:
cat /etc/resolv.conf
这个文件会列出当前系统使用的DNS服务器地址。
来源互联网整合,作者: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iboce.com/ask/1439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